close

 

上海經驗:不只為PISA做準備

國際教育論壇的另一位重量級講者,是來自上海PISA研究中心閱讀項目的負責人鄒一斌, 他帶來的上海觀課經驗,給台灣老師上了次震撼教育。

 

「教出學習力國際教育論壇」迴響2:

坐在台北市興雅國中剛落成的新圖書館裡,上海PISA研究中心閱讀項目負責人鄒一斌老師,拿著他隨身攜帶的「聽課記錄本」,認真的記錄著他來台灣的第一堂觀課。觀課過程中,他不時的跟我核對時間,當時我不明白他為何這麼做,直到觀課後的討論,我就被鄒一斌的第一個問題給嚇到了。鄒一斌請教上這堂英文課的老師:「你從導入ppt到介紹主題,用了六分半鐘、播放歌曲用了一分半鐘、學生分組查資料,用了十一分鐘……請問你為什麼設計這樣的活動?這背後想要達成的教學目標是什麼?」這麼精確的提問,的確讓台灣的老師有點意外。我私底下問他為何這麼精確計算時間,他告訴我:「這牽涉到教學的有效性。」

鄒一斌是上海PISA研究中心閱讀項目負責人,同時也是上海教研室的教學研究員,一學期觀課超過八十堂以上,主要工作就是「教師的教練」,協助教師做教學上的精進。這次他應《親子天下》雜誌之邀來台分享上海參與PISA的經驗,並解讀了上海為什麼在二○○九年的PISA評比中,能夠在閱讀、數學和科學都拿到第一的原因。

教育的品質與公平才是重點

在來台的幾天中,他不斷的被台灣的老師與媒體追問:「上海到底是怎麼準備的?PISA怎麼可以考這麼好?」他總是苦笑的說:「我們事前完全沒準備,也不可能做準備,當時我連PISA是什麼都不知道。」鄒一斌不斷的跟台灣的老師說,不要刻意為PISA考試準備,因為上海的PISA成績,不是用特訓或大量練習PISA題型而得來,上海過去二十年進行的兩次「課程改革」,尤其是二次課改,才是PISA成績優異的主因。

 

上海從一九九八年展開至今的二次課改,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的是要關照到教育的「品質」與「公平」,這結果反映在PISA成績中,就是上海不但高端學生多,低端學生比例更是全世界最少(指閱讀素養達水準五以上的學生多,未達水準二的學生世界最少)。鄒一斌在論壇中分享,上海現在所推廣的,不是傳統升學率高的明星學校,而是「不挑選生源、不爭取排名、不聚集資源,教好每一個學生的新優質學校」。他更指出:「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

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則是教師專業發展。」

他在台北的兩堂觀課活動中,花非常多時間在觀察學生學習的狀況與了解老師課程設計背後的想法。他的提問犀利且直指要害,的確讓台灣老師頗受震撼,但他也非常肯定台灣老師的素質與對教學投入的熱忱。他認為台灣不一定要學上海的模式,「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這是鄒一斌提供給台灣的誠懇建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retta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