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12-09 23:09 作者:台灣立報社

 

【記者呂苡榕、廖雲章台北報導】PISA2009公佈,台灣的學生閱讀素養排名23名,比起首次參與評比的上海與韓國落後很多,也讓教育界蒙上一層敗戰的氣氛。然而,成績不好,不代表台灣學生程度比較差。

PISA專家說,PISA在乎是否提供學生平等的教育機會,呼籲台灣不要陷入排名迷思、多關心中輟生,他語重心長地說:「教育不是奧運比賽,只有大家都努力學習、表現傑出,社會才會進步。」

天下雜誌9日舉辦「國際閱讀教育論壇」,邀請PISA2009閱讀團隊專家、香港PISA2009研究團隊等人共同解析PISA背後的意義。PISA(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是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委託的計畫,1997年開始,每3年針對15歲學生的數學、科學及閱讀進行國際性比較研究。

改善教育 要加強動機

根據PISA的定義,「閱讀素養」指的是對文本的理解、運用、反思及投入,以實現個人目標、增進知識、發展潛能,並投身社會。PISA2009閱讀團隊主持人約翰‧德容(John H.A.L. de jong)表示,閱讀素養包含每個人對文本資訊的理解程度,以及藉由個人的先備知識所延伸、類比以吸取新資訊。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9日舉辦「國際閱讀教育論壇」,邀請PISA2009閱讀團隊專家、香港PISA2009研究團隊共同解析PISA。圖為PISA2009閱讀團隊專家約翰‧德容。(上)與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系助理教授劉潔玲。(下)(圖文/郭晉瑋)

 

德容表示,2000年時,PISA發現「動機」是影響閱讀素養的關鍵,如何強化學生的「動機」成為教育改革的重點。來自不同社經背景的孩子對相同文本不理解程度不一樣,教師如何引導孩子連結文本與生活經驗,成為教育者的重要任務。

「台灣人民很好學,光是看到今天現場的人數,就知道台灣人比荷蘭人認真!」他給對台下1千6百多位聽眾打氣:「連德國、法國的表現都沒有台灣好,你們已經很棒了,未來還可以更好!」

他建議教育政策必須讓教師擁有決策權,如此課堂才有自主性,老師教得開心有成就感,自然能帶動學習風氣,教學相長。德容發現台灣學生的轉校、轉班比例偏高,容易影響學習,也會反映在國際評比上,PISA在乎的是整體表現而非個人傑出成果。

策略教學 香港不背書

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系助理教授劉潔玲舉例,香港至今參與過4次評估,直到2006年排名出現明顯變化,她認為,進步原因在於新課程所帶動的教學改革。

2006年起,香港逐漸將傳統由教師主導、學生背誦的教學環境,轉變為學生主導、教師引導的學習模式。傳統教育不鼓勵學生「使用策略、協調知識和興趣以達到個人目標」,劉潔玲表示,如何在傳統教學中加入「策略教學」概念,是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挑戰。

教學改變後,香港的PISA成績跟著進步。劉潔玲強調,香港與台灣極為相似,教學現場的老師考量很實際,將升學擺第一位,不在意PISA或閱讀素養。不過,教學調整仍有助學生透過閱讀獲得更多知識。

考試掛帥 台灣沒進步

台灣的閱讀排名下降,實際上分數相較2006年只少了一分,科學與數學成績仍相當亮眼。台灣PISA2009研究計劃主持人、台南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教授洪碧霞表示,根據評比區分出5等級,台灣最高級別中人數僅5.2%,相較上海的15.2%和韓國的12.9%,差距極大。

洪碧霞在2006年測驗結束後,曾針對該年測驗題寫了一份答題策略,幫助程度較好的學生在PISA測驗中拿高分,「不過學校似乎不太在意」。她建議在台灣推廣PISA模擬試題,讓學生熟悉測驗模式,考取高分。

面對洪碧霞的失落,德容表示,台灣已高於平均值,比許多歐洲國家還搶眼,他解釋,並非投入很多資源就可得到同等回饋,培養閱讀素養應該要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培養閱讀興趣。

曾任教育部長、長期關心閱讀的政務委員曾志朗批評,台灣教育現場過度重視零碎的語音、詞義練習,造成學生無法連結應用到日常生活。他強調,閱讀基於語言,但重要性超過語言許多,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老師不能只教零碎知識而不教學生如何策略學習。他呼籲教師會、家長會集中火力推動課程改革:「與其爭執白話文與文言文比例,不如討論文學性與生活實用性來得重要!」

德容認為,比起排名下降,他更憂心台灣有些學生因無法適應學校而中輟,錯過提升自我能力的機會。劉潔玲說,香港都是大班教學,教師無法顧及不同程度的學生,如何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比排名更需要關注。

根據親子天下最新調查發現,8成國中生對閱讀感興趣,不喜歡閱讀的學生中,超過3成是因為閱讀讓他們聯想到考試、課業壓力。雖然有近9成老師同意閱讀可以培養判斷與解讀資訊的能力,但有5成老師坦承自己在課堂的最大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基測,即使國中生有興趣閱讀,卻被升學考試奪走了時間與精力。

比起爭取國際排名,反思「PISA2009測驗結果」這份文本,並理解測驗結果隱含的台灣教育背後的結構性問題,才是台灣教育界更該審慎思考的重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retta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